法院審案不稀奇,不過在距離縣城上百公里的偏僻農村,民眾發生矛盾糾紛該如何處理?大陸這幾年興起「流動法庭」這個便民的辦案方式,讓草地、田野、甚至是河川都能成為法官開庭審案現場。而這個讓基層民眾豎起大拇指的「另類服務」,目前也被以《透析》、《碧羅雪山》等片享譽國際的劉杰導演改編成電影《馬背上的法庭》。影片一推出,即獲得第63屆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,以及北京市文學藝術獎及上海影評人協會獎肯定。也因為題材獨特,讓本片不僅在法國連續映演50餘週,更還因此打破大陸電影在法國的上映紀錄。而這部被盛讚為「流動法庭、百姓歡迎」的獲獎作品,如今也終於千里迢迢「騎」來台灣,將在本週五(12/21)於台北欣欣秀泰影城獨家上映,讓觀眾深刻體會有別於以往的文化衝擊。
「法官」李保田山寨跑透透 《馬背上的法庭》深具侯孝賢純粹風格
《馬背上的法庭》是大陸首部以「流動法庭」結合「少數民族生活」為背景的電影。影片不僅展示雲南地區壯闊瑰麗的風土民情,更體現當地執法者在極其艱困的環境中,還能矢志不移,為維護民族團結與山村和諧不遺餘力的感人情景。尤其本片劇情跌宕起伏,不僅充滿尖銳衝突,同時也不乏有讓人莞爾的幽默闡述。試圖從中反映貧困山區百姓的傳統習俗,以及民眾之間的矛盾碰撞,格外發人深省。導演劉杰透露當時看到雜誌報導這樣一則「刻苦耐勞」的法官真實故事,也因而讓他興起想拍成電影的念頭:「看這些基層法官騎著馬、翻山越嶺到村民家中開庭審案,讓我有種樸實的感動,對幾張新聞照片尤其印象深刻,比方說走在大山彎道上的馬,馬背上還馱著國徽,還有開庭時的農家院子,我覺得這些情景都特別生活化。」也因此讓他亟欲想用膠捲將這些故事紀錄下來,讓觀眾看到偏遠山區最真實、最特別的生活狀態。